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成达丨研·毕业谈【21】



研/毕业谈



又是一年毕业季,送别的时刻,让我们听听那些即将告别研究生生涯的学子的心得。近期,我们将定期推出2022文化育人毕业季【优秀毕业研究生专访】系列,从他们的科研之路和校园故事中获得思考和感悟,以榜样为明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个人简介


成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汪云海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可视化。硕士在读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CF-A类期刊发表论文一篇。多次参与学术会议,曾在可视化领域顶级会议IEEE VIS进行学术报告,报告论文被推荐至顶级期刊IEEE TVCG,还曾参加过ChinaVis 2021、 CVM 2021等国际会议。曾获2021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研究生院长奖学金,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山东大学创新创业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行远自迩,踔厉奋发


可视化,就是将复杂、抽象的数据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图形,让人以视觉的形式感知、理解数据,并交互式探索数据背后的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图胜千言”。这是成达对自己硕士阶段研究方向的简单介绍。

本科伊始,成达对自己未来就有了初步的计划,他希望能进入互联网行业从事开发工作,但与多数同龄人相异,他想从事的不是通用的前端或后端开发,而是跟某一专门方向结合的开发工作。于是,继续深造成了成达的不二选择。在学姐的介绍下,大二下学期,成达加入实验室当科研助手,初步接触到数据可视化这一研究方向,也在参与科研项目中对这一领域愈发了解。这便是成达科研之路的开始

谈及自己关于科研方向的选择,成达认为:一方面是兴趣使然,自己比较喜欢像词云、图像诗、信息图这种由艺术家创作的数据可视化作品,另一方面在于汪云海老师特色的教学方式,他会了解每个人的天赋和兴趣,尽量让学生做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且能够发挥长处的科研项目。成达受到实验室这种因材施教、平等开放理念的吸引,再加上他比较喜欢汪老师这种亲自指导学生、让本科生研究生都有机会作为主要人员参与科研的工作模式,在保研时自然选择继续跟随汪老师攻读可视化方向的研究生。

导师既是每位学生科研道路上的指导者,也是价值观塑造的引路人。对于成达来说,汪云海老师不仅带领他接触了数据可视化这一科研方向,并根据兴趣帮他选择研究课题,培养了自己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在导师引领下,成达国外学校访学交流经历、参加学术会议经历,甚至是国际顶级会议作报告的经历,是他一生受用的财富。从导师身上,他学习到一种追求极致的精神,要做就做最好,以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的人生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


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这是成达比较喜欢的一句话。Stay hungry指的是永不满足,不停地push自己;Stay foolish指的是像傻子一样无视他人的眼光,埋头做困难的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对他来说,这句话一直提醒着他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和求知的精神,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科研的道路道阻且长,往往夹杂着困难与挑战。对于成达来说,研究生阶段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IEEE VIS论文被有条件地接收,即需要做出修改并令审稿人满意后才能被正式接收。为了不放弃一篇顶级会议论文投稿的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他通宵补实验、画图、重写章节,前后几次才终于修改完毕。谈及这次经历,他总结经验:科研是一个通力合作的过程,遇到困难后,要尽可能地寻求合作伙伴的指导和帮助,再就是要学会统筹安排,协调好自己与他人的时间以完成困难的工作。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学术要有韧性,我们不要被眼前的任务和遇到的挫折吓到。再多的意见只要一条一条认真梳理、总结、回复,再麻烦的实验只要一个一个跑,被拒绝一次后只要打起精神重整旗鼓,总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在成达看来,科研工作必须要有一种在更高层次进行思考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事物进行抽象思考的能力。科研的本质就是创新,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拓展人类知识边界。高水平论文的写作也就是这样一个不断推敲、精益求精的过程。培养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广泛的、平等的交流,多与同行讨论才会碰撞出火花,在学术会议上也要积极把握住跟领域内的学术大咖交流的机会。再者,就是要有批判性的思维,要敢于挑战权威,即使是顶级会议和顶级期刊上的论文也有很多不合理甚至不正确的地方。

科研需要广泛的交流才能获得灵感,从最初的想法开始,积极去尝试,将一篇论文拆解成了许多小问题,讨论之后做好总结,发现当前的做法有哪些不好的地方,再针对这些点进行改进,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不断迭代,一步一个台阶,最后达到一篇论文应有的高度。



循梦而行,向阳而生


成达对古典音乐比较感兴趣,业余时间会去听一些古典音乐的演奏会,也比较擅长演奏乐器,比如吉他、口琴、电子琴,业余时间也经营了自己的bilibili(B站)账号和微信视频号,时常在上面发一些演奏视频。大学期间,成达就参与了吉他协会的活动,也会在学校的一些晚会上表演,一直持续到研究生期间,曾获得过“学校十佳歌手”的称号。除此之外,他还比较喜欢骑车,来到青岛校区后与几个朋友组建了车队,经常骑一些长途。研三期间还新学会了拳击,对他来说,拳击能够督促自律,不断追求更强,也培养了他一种敢于直面挑战的精神,毕竟在拳击场上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对手,都是无法逃避的,只能正面亮剑,与之一战


实验室的节奏比较快,有一定的科研压力,这些兴趣爱好在紧张的科研之余为成达提供了一些放松的途径,也让他认识了许多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朋友,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交流中进行碰撞。抱着一种玩的心态,多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文体类活动,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调剂生活的方式

但是,不像本科期间可以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到兴趣爱好上,硕士阶段科研任务较重。在成达的观念中,当科研和生活冲突的时候应当量力而行,根据当前各方面的状况决定自己要投入多少时间在这两方。首先确保自己不会耽误项目的正常推进,不会耽误涉及其他人的工作,再就是要保证项目推进的质量。满足这几个条件下,如果还有多余的时间,再投入到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中。

硕士毕业后,成达顺利获得了心仪的工作。从本科时的课设出发,他认为“Web前端+数据可视化”这种模式能够以非常有趣的形式把数据画出来,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满足社会的某种需要。于是,成达将这一方向作为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在平时的科研过程中,也会有意识地去培养这方面所需要的能力,最终也得以在自己热爱的岗位继续奋斗。

回顾研究生几年的生活,成达给出“忙碌·成长·圆满”这三个关键词,他在忙碌的科研生活中提高了能力,打开了眼界,最终实现了自己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给自己的学生时代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写照,在忙碌中成长,因为成长所以圆满。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猜你想看】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凤敏|研·毕业谈【20】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刘笑宇 | 研·毕业谈【19】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吴俊杰 | 研·毕业谈【18】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孙守晶 | 研·毕业谈【17】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秦倩怡 | 研·毕业谈【16】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玉琢丨研·毕业谈【15】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陈莜烨 | 研·毕业谈【14】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吴雪菡 | 研·毕业谈【13】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冯洁茹丨研·毕业谈【12】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顾潘龙 | 研·毕业谈【11】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李炜 | 研·毕业谈【10】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刘昊| 研·毕业谈【9】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薛祎凡|研·毕业谈【8】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韩晗丨研·毕业谈【7】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陈晨 | 研·毕业谈【6】
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孔凡猛|研·毕业谈【5】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王奕 | 研·毕业谈【4】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朱延平|研·毕业谈【3】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潘静文 | 研·毕业谈【2】对话2022届优秀毕业生周瑞|研·毕业谈【1】


山大研究生

sdu-grad


编辑/排版:李起宁

 文字来源:成达、卫蔚

图片来源:成达、赵桂云

值班主理:刘烁

责任编辑:韩笑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山大研究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